惟精惟一 风驰万里——滁州中学1989届马忠政校友专访

来源:教务处   发布日期:2024/6/24

马忠政,滁州中学1989届校友,同济大学地下建筑学士,地下空间硕士,岩土工程博士,长期从事上海轨道交通建设与管理工作,参与滁宁轻轨项目。日前,马校友重回母校,给学弟学妹们作专题讲座,畅谈求学经历、职业发展、人生感悟。

秉烛夜学,难忘师恩

文理兼容,精韧不怠

1.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在高中时的学习和生活吗,有没有什么难忘的回忆呢?

不同于如今旷达健谈的形象,当初凭高分进入滁州中学时,浑浑然与更为开阔又陌生的环境相逢,却一度也落寞无措。他有过青春苦恼,甚至陷入迷惘的精神困境,沉湎“究竟何之”之问而难以自拔,进而常常出神发呆,曾因注意力不集中时遭老师敲打。

“现在想来,可能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没法确知是否走在一条安全稳健的道路上,”马校友并不讳言迷茫孤独,“同学者都很优秀,跟出类拔萃的同学们在一起,心理压力哪里会小”,还有“稍涉远道,思乡之情”使然罢?

迷惘有之,成长亦有之。他在此邂逅温暖的际遇,获得弥足珍贵的友谊,和志同道合的伙伴畅所欲言,学以聚之,问以辨之,论古说今,天空海阔。交流切磋不拘,思想火花频闪。操场绿茵,护城河岸,桥下草坡,教师办公楼楼阁,都曾收纳他们年少气盛的锐意。

“高中时夜晚的烛光非常非常美好!晚自习后一般是到十点,教室就统一关灯了,于是同学就在教室里点蜡烛继续学习。”“烛火点亮夜的眼,藉以探寻明天。是一幅很诗意的、常留不去的记忆。”

彼时尤有豪情——“大雨的晚上,和同学光着膀子在操场上跑步”,“很冷的冬天,钟情以冷水洗浴”,“深秋之晨,独自到西涧水库去游泳。”似为特立独行,却也磨练意志。

2. 在高中期间,有没有哪位老师或同学对您的成长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我这里想谈一位很有意思的老师——宰学明老师,他在我们高中同学普遍留下美好回忆,虽然后来,他‘教而优则仕’去了。我们读高一的时候,他刚大学毕业,出任我们语文老师。他比较开明,对于答案不追求千篇一律,鼓励同学们有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因此,上他的课,同学们都比较期待,因为不能预料有什么新鲜直送。”

“比如他给我们讲《药》里的人血馒头物质现象,关联到自古以来的牺牲精神本质,很深刻;还有观摩《红高粱》这片子后,他引导同学们讨论爱情主题还是民族矛盾主题,是人性一般性问题还是民族性特殊问题以及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的相关性,等等,都堪称经典。”

课堂仿佛论坛,世界以多意多元栖身于对话与思辨的炽烈自由中。虽然宰老师与他互动不算多,“我作为旁观者,也觉得很有意思。彼时有两个同学非常活跃。一位叫刘斌,后来上了复旦大学。他语文水平很高,喜欢读书,包括一些武侠小说。”他记得刘同学目光灼灼,不惮咄咄逼人当堂质疑,宰老师也十分享受这位同学的“棒喝”,每以盛情与从容相应。“另一位叫黄健,他正义感比较强。喜欢跟老师探讨一些社会不公不正现象,表现得比较慷慨激越,好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老师也能循然善诱。”

那时他在教室一隅注视思维交锋,旁观且向往,如锥已在囊。

3. 您在讲座中引用许多古代圣贤的名言,也提到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我们非常感兴趣您是如何平衡文科和理科学习的,能否分享一下您当时是如何在繁忙的学习中找到平衡点,以及这种平衡对您后来的职业生涯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文理平衡,我认为确实很重要。因此对其保持一种虔诚,利用各种时间碎片,见缝插针学习体悟,对标对表,以人为本,时刻警惕人的异化与自我迷失。同时,这种平衡非但是学习,更重要的是一种应用与实践,一种基于对‘人’的价值判断和目标认知,‘宠辱皆忘,得失不惊’,尽心尽性。”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跟人自然本质是可以相互作用的,文柔而质刚,‘质胜文则野’,刚柔并济而平衡,叫文质彬彬。我一直认为人文的东西,一定能治疗心灵一些疾苦,和解内心与外界的种种斗争,以达中和保合。工作生活各方面,你感到了不公不正也好,不值不应也好,不得不能也好,那些饱蘸人文力量的千古名句,往往能一言九鼎,能让你一下醍醐灌顶,正能加身,复归平衡、坚韧与信心。”

“高中时听老师讲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充塞天地之间,充塞自己的心胸之间,那种感受很充沛。还有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时听来感受不深,但朗朗上口;久而久之你去品味这些话,真的是浑然天成,浩然正气,不行而至。”

4. 从滁州中学到同济大学的求学过程中,您经历了许多选择和迷茫,是什么让您坚定了选择岩土工程这个专业的决心,能否分享一下当时您是如何做出重要决定的?

“当年算有点懵懂进了同济,考大学时比较迷茫。选择同济大学或许是天命。后来渐渐察觉同济大学很好,同济的土木工程及地下工程专业位列世界第一,老师也都很厉害,可以说大咖云集。比如我的大学班主任朱合华老师是院士,博导侯学渊先生为学届翘楚,声震远近。”

“说到岩土工程,对非专业人士可能陌生,我当年无意间涉足,犹如初生牛犊偶入芳草之地。实际上岩与土广存泛在,是我们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两个物质领域。人类搞建筑工程,搞各种建设活动,无非就是在岩与土上面安身立命罢了。识此大体大义,决心和决定都不言而喻。”

5. 在您职业生涯中有哪些关键的时刻或决定,让您走上了今天这条成功的道路?在您职业生涯的早期,有没有一个特别关键的时刻或选择,改变了您的人生轨迹?

读博期间,同济正与上海市相关委办协作推行产学研结合,他着手创业并在导师公司任职,所组织开发的“无师通”教育软件沪上名噪一时,亲自研发的“超明星”软件斩获上海市科技二等奖,又自行接洽装修工程业务,为成家立业掘得第一桶金,经营才能已露端倪。

  博士毕业面临两项选择,马校友也不讳言当初的犹豫——“到底是自办公司,还是去国企?后来想得也简单,虽然经济利益诱人,但自己学到博士毕业,专业也有特色,不想浪费和埋没所学。这个专业是真的可以为社会为国家做点事的。”

“地铁事业和自己专业高度契合,且其时上海地铁事业正在筹划发展大局,况且师兄已经在里面推波助澜,就把我拉去了。2000年至今二十多年发展可谓发展巨大。当时只能算刚起步,而第一个十年内,我们城市地铁里程数就达到世界前列,并快速跃升世界第一,超过了国外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发展。”初心平实,却令人肃然起敬。

创新科技,敢为人先

服务家乡,修己安人

1.您在上海地铁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有哪些创新和突破是特别想和母校的师生分享的?

“现在我的角色更侧重组织管理和地铁运维,当然也会指导设计施工等建设活动。基于对事业的热爱,在其间有过一些印象深刻的创新突破,比如以一己之力开发复杂的盾构工程筹划软件,以三人小团队开发“超明星”非线性空间设计计算软件。前者用于地铁区间隧道工程,可惜后来因为国力大增、盾构资源丰富没能规模应用,后者用于地铁车站基坑工程设计,因先进性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就是地铁绿建的创新性推进,开地铁绿色建设先声。绿色标准的践行,对绿色节能、生态保护功莫大焉。起源于17号线国际绿开拓性尝试,率先得到LEED银级认证对整个行业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14号线建设推进国标绿行业标准的形成,使新建线路绿建得以有国标可依,有力助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建设过很多条线路,目前我的工作主要在运营维保,这可能比建设要求更高。要保证它每天争分夺秒状态良好,要求从业者比建设时的有更全面的视野、专业复合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2.上海地铁17号线获得LEED银级认证,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和挑战?您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这本身就是对我们过去工作方式的挑战,轨道交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推行绿建,从论证、实施到验证,覆盖整个项目建设流程,很多参建方都有很多不适应。从发起到落实,不仅要面对技术挑战和操作性难题,还涉及整个管理、整个经济资源和各种现场、各种专业的配合,如何交底、衡量、说服、监控、考评,都是错综复杂的难题。我在其中承担确定任务目标、推进、组织实施、化解矛盾和解决难题等工作。”

3.您也参与了家乡的滁宁轻轨项目,能否分享一些在项目中遇到的挑战和您采取的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很感谢和钦佩图强主任,他是一位很务实的家乡领导,他亲自带队筹划、顶层设计,也邀我一直参与其中。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是:项目要和沿线地块结合,成为城市化与新城建设的强劲助推器。挑战是:如果中规中矩建成快速城际线,其因快速行驶导致的过大的振动、噪声等环境不利影响,将会对城市发展和城市化造成巨大伤害和阻滞。应对挑战的策略是:合法合规兼合情合理,将项目建成具有城际线快速通过能力并兼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合理需要的双标设施,从而下了一盘成功的城市围棋:使每一颗棋子落下的地方(车站)都变成了老城区的升级点和新城区的生长点。从而有力助推了快速城市化发展。”

4.您在撰写和参与编写了专业书籍,也多次在各大论坛和学术会议上作报告,能否分享一些让您印象深刻的经历?

“专业书籍及专业报告,一时不太容易讲清楚。我还是更喜欢进行一些通用性、普遍性的探讨。专业讨论中有人易陷入过度强调长板的误区,对短板却视而不见。拿我们这行业来讲,其实是短板决定的。而人生则不一样,多由其长板定义,当然短板也会造成不利影响。这也许是专业与生活中的长短之困。我印象较深的一次,去同济做讲座,给听众讲《易经》,是想以有限时间分享说长论短的辩证哲学,竟然大受欢迎。”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它让人得以贯古通今,融汇内外,让我能以辩证思维看变化之道,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我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5.您的《蓦然记录》中多处体现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在您参与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和滁宁轻轨建设过程中,您是如何具体践行这种社会责任感的?

“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是有传承的,道理只是一部分,责任感从古至今都是要经历和体悟才能刻骨铭心。虽然儒释道各有侧重,对我来说还是儒家思想占主导,可以说深入骨髓。传统文化让我受益匪浅,觉得人生过处不有遗憾,尤能助以浩然之气,激以久久为功。所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吧?”

“说到相关工作中的社会责任感,第一是责任,还是要努力钻研,尽可能拓宽专业领域,以全面、综合、系统为务,以切实贡献与价值为要;第二是感觉,那就是不管如何人微言轻,都要持赤子之心,兢兢业业对待。淡泊名利,修己可期,于事有补,正人不论。”

反躬自省,日进有功

目光高远,成就未来

1.您的《蓦然记录》既有生活中谐趣的一面,又有对社会、人生和生命的深刻体悟,博闻强识,通达睿智,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思考和理念是如何影响您的个人生活和职业决策的?这些体悟对于年轻一代有什么启示?

“《蓦然记录》始于2007,至今历时十七载。当年我以蓦然为笔名在5460网站写了一篇小说,隐去十多个同学真名(采用谐音与倒排法),把高中生活与未来场景串联进去,以演绎人生的可能。从那时起我就养成每天汇报的习惯,像群里的司晨之鸡。”

“这些思考记录下来,并非简单一笑了之。一是观自在,自我照见;二是求友声,“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三是日新,日日新。与同学分享,获得共鸣或指正。大家帮我纠偏,我才得以自省,不致背离正道。所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早晨就开始反省自录。那不仅是一种思考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事业还是生活,感觉正在不断从中得到好处,自在而坚定,也很希望这样的方式能对后辈有所启发。”

2.展望未来,您对轨道交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期待和展望?有哪些新技术或理念让您特别关注?

“轨道交通是大城市健康发展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提升城市能级和塑造城市发展形态。不过轨道交通适用于何等性质和规模的城市,如何与其它交通系统结合,如何实现技术上的和经济上更好的性价比,如何从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到三次分配,实现它自身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这实际上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一定要从短期与长期、战术与战略方面,务必要考虑清楚的。”

3.对于目前在母校学习的学弟学妹们,您有什么想说的建议和鼓励的话吗?对于未来想要从事工程领域的后辈们,您有什么建议和鼓励的话吗?

“每个人都独一无二,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要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为点,要由自己定义,外界可以有所助力,但最终还是自己促成。”

“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使得技术饱和,再发展下去人文素养、眼光境界很重要,从事工程领域,你是把自己的工作定义为砌一堵墙的,还是造一幢建筑的,还是建一座城市的,未来将大不相同。”

无论是采访还是讲座,抑或是讲座后和学弟学妹的交流,马忠政校友都怀着赤诚之心,真挚之情。当他坐在报告厅的讲台上,深情地看向母校的青葱学子,像是注视多年前那个默默砥砺自我的少年,也像注视着庭阶之下的芝兰玉树。推己及人,倾囊相授,言恐不尽,为计深远。(作者:文/浦玲 图/古鹏)

     

滁州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同乐西路99号

技术支持:滁州市华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