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光璀璨,佳课荟萃——2023年滁州中学教学开放日“同课异构”“高效课堂”“讲座研讨”全记录

来源:教务处、教研室   发布日期:2023/12/5

滁州中学传统特色活动“教学开放日”,今年如期而至。与昔相比,这一次校园更热闹,星光更璀璨,名师云集,佳课荟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教学现场,一起感受教与学的双向奔赴,听与研的智慧联结。

同课异构课堂

语文

 

马鞍山二中唐舒娅老师从文本重难点切入,围绕主要情境任务,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带领同学深入体会苏东坡如何实现精神的“突围”,并联系苏轼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其达观超然的人生态度。

 

滁州中学李祥军老师以学生的学情为起点,契合文本特征和单元目标,教学结构清晰简明,板块清晰,重难点突出,文本解读深入老道,不仅注重落实文言,更从文章、文学和文化的角度,关注学生成长,给学生成长提供精神养料。

两位老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给全体学生和观摩教师带来了两堂精彩的古文赏析课。

 

滁州中学戴哲老师和宣城中学黄亚男老师对《为了忘却的记念》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

宣城中学黄亚男老师立足文本,通过特定情境的设定,围绕“前哨”海报设计进行教学,带领学生就海报人物确定、文案写作、底色配置进行情境教学,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结合文本的真实语境感受革命青年的革命理想与情怀,分析鲁迅先生隐晦的表达,理解其内心愤懑却又难以呐喊的悲痛之情,整节课气氛融洽,通过新设计获得新知,通过新情境理解新知。

 

戴老师立足文本和学情,紧扣单元教学任务,通过“理思路”“品人物”“明手法”“探主旨”等环节深度解读文本,深入探究作者如何表达其复杂而又看似矛盾的情感,带领学生理解革命志士的革命理想主义情怀、感受鲁迅先生深邃的精神世界、了解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启发学生将一篇文章的学习变成一类文章的学习。整节课气韵流畅,爽利明快,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

数学

 

一六八中学刘大锐老师在教授《三角函数的概念》这一课时,首先以现实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进行了有效引入,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很自然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角度与终边和单位圆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由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抽象”出三角函数的概念。刘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一个又一个环节的设计,自己发现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难点,上出了一节高效且活泼的好课!

 

滁州中学杜敏老师讲解《三角函数的概念》这一课,从实际背景(摩天轮,筒车)引出研究单位圆上点的位置变化,通过坐标系下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坐标与角的关系,师生探究,给出三角函数的定义,并运用了数形结合,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整堂课采用了智慧课堂的现代化教学,有效地加强了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阜阳一中冉东亮老师本节课内容为《等比数列的概念》。他紧扣与等差数列的类比进行教学,首先提问学生等差数列的概念、符号表示、等差中项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让学生阅读课本27页的四个引例,通过小组分类讨论,总结共同特征,由此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及符号表示,并引导学生思考公比q的取值范围;再由等差中项引导学生思考等比中项的概念,并思考如何求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最后通过一道例题的两种解法,让学生巩固等比中项和通项公式。全程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学。

 

滁州中学李钟老师这节课依托智慧课堂,以问题来驱动教学活动,教学任务环环相扣,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类比、方程等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重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使用。李老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课堂活动的探究,通过探究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英语

 

淮南二中的宋婷婷老师和王艳老师就必修一Unit 3 Lesson3 Memories of Christmas 展开风格不同、特色各异的阅读教学。

宋婷婷老师的课以一首温暖的圣诞歌曲引入,紧贴课文主题。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中打开思维的盒子,畅谈人们在欢快的圣诞节日里和家人团聚忙碌的时光,巧妙地搭建了一个轻松欢快的阅读情境。宋老师在随后的阅读环节中由简入难,循循善诱,带领学生们一起剖析文章的结构,深挖文章的主旨,品味语言的魅力与艺术;与此同时宋老师熟练地将多媒体教学系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面面俱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这不仅仅是一节阅读课,更是一场品读人生真谛之旅。

王艳老师的课以分类形式激活圣诞词汇,导入圣诞话题,情境导入轻松、自然,为阅读做好铺垫。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掌握记叙文的排序技能,注重阅读过程中人物的情绪变化这一隐藏线索,同时感受和分析情境描写对记叙文写作的加强和烘托效果。更是在情感价值体验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到奶奶对作者深深的爱以及圣诞的精神之一就是:家人的爱与团结。最后一个辩论的环节更是让整个课堂达到了高潮,文本主题意义得到深化,实现了文化意识的浸润,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安庆一中的程松梅老师和黄琼老师就选择性必修二Unit6 Lesson1 From Page to Screen,为大家展示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优质阅读课。

程松梅老师以电影Pride and Prejudice的片段作为导入,带领学生进入到了课文作者Films or books的探讨与思考中,程老师娓娓道来,亲切和蔼,口语流利,引人入胜。最后在为喜欢的书改编成电影制作宣传海报环节中,学生创意百出地呈现出了各自的绘画作品、文字海报,极大体现了对学生的语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视和塑造。

黄琼老师则以The Kite Runner的精选章节文字朗读来导入,引发学生思考which one is better?The original or the film?在对文本的剖析过程中,贯穿议论文写作的图尔敏模式,分析了what-why-how三大问题。在课中,以魔幻电影高燃片段剪辑的形式呈现了CGI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学生如临其境,更能融入课堂,享受课堂。在结尾,以Role-play的形式,学生分小组探讨了作者、演员、导演、观众等各自对改编电影的看法,内化输入为输出,同时注重对批判性思维的挖掘。

物理

 

一六八中学黄振老师从物理学史角度进行导入,回顾初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在已有的经验和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课堂内容设计合理,循序渐进,活动设计开放丰富,探究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探讨中亲身经历实验设计、操作、观察、交流及规律发现的过程。整节课以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为主线,从多个角度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完成核心规律建构的同时,也很好地让学生的素养提升在课堂落地。

滁州中学王云老师立足“三新”背景,紧扣教学目标,以问题为线索,层层推进教学,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他从雷鸣般的掌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围绕如何“磁生电”层层推进,不断完善思维结构,从相对运动到相对静止,从特例到一般,寻找具有普适性的规律。王老师引导学生大胆地讲,勇敢地做,对实验探究不加任何束缚,引导学生自由探究,寻找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个过程有成功的做法,也有失败的体验,充分体现实验探究的不可预知性和失败。整节课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主导课堂。

化学

 

淮南二中夏万燕老师这一节课从化学史出发,通过与学生共同体验化学键的发展历史,体验科学探索之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从电子之间的斥力入手,讨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通过问题引导,引发学生思考,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素养水平。她通过严谨的科学探索和深入浅出的思维引导,逐步推进新课,让学生在步步引领下较为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师生间第一次配合就十分默契,这充分说明了课堂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滁州中学贾传林老师本节课从名人名言出发,结合电子式,既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视频、手工等教学形式展现电子云的相互重叠,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让抽象的知识可视化、具体化,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此外她通过各种动画、视频及动手实验,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相关习题及时巩固,真正做到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效果非常好。

生物

 

对于《细胞的能量“货币”ATP》这一课,阜阳一中贾珊珊老师通过设计探究实验,运用证据推理环节,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实物材料让学生建构ATP的模型,化抽象为具体,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法。通过问题驱动,扫清认知障碍。

 

滁州中学夏伟老师通过任务驱动来讲授《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并运用丰富的视频和资料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智慧课堂的使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非常高,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政治

 

安庆一中胡桂荣老师的《贯彻新发展理念》一课,以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滁州市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对地方素材情境观察和思考,以学生在情境中的活动体验为立足点,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过程性评价,坚持推进价值引领。

 

滁州中学余芳老师课程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以二十大报告热点为线索,尝试了任务驱动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通过小组交流共享、合作探究、分析情境素材等不同层次的学科任务,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究问题,完成既定学习任务,从而深刻理解国家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历史

 

蚌埠二中的夏其干老师以史料实证为主旨展开选择性必修二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的课堂教学。夏其干老师的课朴素而高级,以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导入,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将知识问题化。在课堂教学中紧扣“食物物种”主题,重视历史思维引领,强化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他借助图片、地图以及不同价值的史料,带领学生深入讨论、辨析和探索新旧大陆的食物物种交流的过程与影响,渗透了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夏老师的良好学科素养。

 

滁州中学程晶老师则注重教材的深度挖掘与利用,以任务为驱动,根据教材的编排设计了三个历史研讨任务进行教学,通过问题链的形式,深入研究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传播所带来的影响。程晶老师语言精练,循循善诱,思维紧密,将知识结构化、结构问题化、问题逻辑化。在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以大情怀、大视角看待历史问题。

地理

宣城中学张小兵老师,以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指导,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并为学生提供多种丰富的学习材料,真正体现了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他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讲清讲透的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堂流程设计合理,环环相扣。

 

滁州中学侯贝贝老师,以“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线设置教学情境开展教学。他首先以纺锤树形态特征与当地气候的关系导课,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讲解植被的概念、分类、形成;接着以“植被是地理环境的产物”、“植被改造地理环境”为线索组织教学。老师呈现情境材料,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气候、光照、土壤、地形等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最后通过重庆缙云山火说明植被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侯老师利用视频、图片、文字等教学素材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地理核心素养,课堂环环相扣,张弛有度。

高效课堂

语文

 

葛雯老师以“一曲秋歌,几度涵泳”为主题带领学生赏析《故都的秋》中“以情驭景”的写景手法,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诗性美,看到“诗意”背后充满了理性的生命思考、丰厚的人文积淀和悲悯的思想情怀。

 

袁金美老师从《伶官传序》的细微处切入解读,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注释的重要时间节点完成大事年表,快速理出课文史实,再以史实为依据研读主旨和写作意图,深入浅出地把握了主要内容。

数学

 

岳一曼老师在教授《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一课时,借唐诗《山居秋暝》发端,用以说明动中有静,静中有不变,再让学生去发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关系的变形。

 

王健老师《等比数列的概念》这节课,从生活实例引入等比数列的定义,再从运算的角度,类比等差数列,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符号语言,等比中项,用不完全归纳法和累乘法得到等比数列的通向公式;最后,将等比数列与指数型函数建立起对应关系,数形结合,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认知等比数列的单调性。

英语

 

朱雅老师使用圆桌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引发学生思考。通过你划我猜游戏让学生回忆春节习俗,活跃气氛,为阅读做准备。阅读分快速阅读和精细阅读,读完文章后画思维导图,用英语介绍“我眼中的春节”。老师总结,过春节的习俗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中国人在春节和家人团聚的心永远不会变。

 

杨雯昕老师的课题是Enlightening A Mind,通过有趣的小问题导入课程主题,步步深入,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与老师安妮·沙利文之间教与学的故事。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拆解较为复杂的文章段落,再通过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反思“老师”和“学生”两大角色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并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

物理

 

周有顺老师以《醉翁亭记》中的投壶游戏开场;又自制曲线运动演示教具,巧妙地复现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利用速度的方向特点,分析了链球运动员出手角度,完成了自行车挡泥板的设计;最后通过学生实验——利用磁铁使小钢球做“拐弯”,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轨迹特点,并分析了河流地貌的问题。

 

刘杨老师通过手机无线充电引入,引发学生思考无线充电原因,另让学生摇动导线产生电流,回顾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感应电流的知识;再介绍科学家对于磁生电的研究并追随法拉第的脚步一起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通过分析产生电流的操作引导学建构模型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最后介绍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做出的各种发电机,并让学生分析学生无线充电原理。

化学

 

张跃老师这一节课,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视频播放引入教学,火箭、飞船图片引入“铝和铝合金”材料研究,通过实验、比较,得出铝和氧化铝既能与碱反应又能与酸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两性氧化物的概念。

 

陈贵阳老师这一节课是关于构造原理,并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过程中上课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整节课重难点剖析透彻,与学生有很多互动环节,新课程理念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构建尤其突出。

 

葛晶老师通过对可乐罐的解剖,引入了本课的学习对象铝和铝合金。通过可乐罐罐体、罐盖性能差异的对比,认识合金元素种类和配比对性能的影响,拓展合金的用途。课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铝、氧化铝与酸、碱反应的特点和本质,进一步理解两性氧化物的概念。

 

余飞老师在课堂上清晰地阐述能层、能级、激发态和基态的概念,使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讲解能级跃迁过程时,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现象。课堂还设计了实验环节,以加深对能层、能级、激发态和基态的理解。

生物

 

张敏老师的高效课堂,通过对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朱卫林老师通过黄石公园“引狼入园”视频,导入本节课核心内容之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又通过问题串逐步深入,最后用一道易错题回到本节课的主题。她采用师生对话和学生构建概念模型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政治

 

刘梦巧老师的课程以春节和圣诞的节庆文化为主线,让学生从身边事出发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作为一节活动型课程,在活动中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提出任务,通过引导学生课前采访与活动参与,使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践行能力,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历史

 

刘杰老师以“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能革命”,“为什么是辛亥年”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最后用两则材料,辨证地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在激疑、释疑中完成整个课堂教学。

 

李建老师《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这节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通过提供史料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特别是在小结部分升华到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角度,也提升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地理

 

童玲老师的授课内容为《日本》,充分地将初中地理内容与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相结合,在活动中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提出任务,在认知区域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邓桂花老师的授课内容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课堂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和过程为线索,以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为案例,又以滁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为活动,采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建设,有理论有实践,重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成。

音乐

 

张叶老师以《阿细跳月》为主题,通过对音乐的背景、音乐特点、演奏技巧等方面的讲解,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音乐的内涵和魅力。张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音乐欣赏、演奏示范等,让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体育与健康

 

陈亮亮老师本节课的主题为“武术操”。他通过对武术操的讲解和示范,介绍武术操的历史、特点和技巧;通过互动问答和实践操作等形式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武术操的技巧和要领,又通过组织集体练习,让学生们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自我保护的必要性。

 

欧翔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们介绍了弯道跑的技术要领和训练方法,让学生亲身训练加深理解,病组织学生们进行弯道跑的集体训练,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激发竞技运动的乐趣。

美术

 

胡欣然老师本节课题为《认知现代媒体艺术》,通过对现代媒体艺术的背景、艺术特点及特色等方面的讲解,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现代艺术独到的内涵和魅力。

信息技术

 

陈林芝老师这节课以“体验人工智能的应用”为主题,设计通过实践活动“利用AI绘画和识别技术创作自己的作品集”,让学生感受生成式AI和计算机视觉的魅力。陈老师尝试使用了人工智能线上平台组织教学,设计了“认识、体验、训练、创作”四个环节,最后让同学们创作并分享自己的首个AI小作品。

专家点评、讲座&学科研讨

语文

 

合肥一六八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饶晔老师作了题为《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讲座,结合高一两节同课异构教学《赤壁赋》,就如何开展“教学评”进行了深入探讨。她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积累与建构,是学生经由指向学习目标的教、达成学习目标的学、对学习目标实现的评等积极的学科学习活动,才得以稳步提升。她结合一六八中学的“学评案”,强调了“教学评一致性”。

数学

 

马鞍山二中特级教师孙滨教授,从数学的六大核心素养和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三会)入手,从驾驶员学习驾驶的角度给同行们形象解释了什么是必备知识,什么是核心素养,又从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角度诠释了什么是数学的核心素养,并以自己获得全国一等奖的课例《三角函数的概念》,分享了教学设计的一些精彩理念.

英语

 

安徽省模范教师、滁州中学李祝圆老师对本次同课异构的两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体现了同课异构的精髓所在。李老师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三新”背景下的英语教研》为题,深刻细致的讲述了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滁州中学英语组所做的一些尝试。

物理

 

宣城中学物理教研组长李春老师,就“同课异构”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教学点评,并作《聚焦“三新”视域 构建活力课堂》的精彩报告, 借“从注重课时设计到注重单元设计”;“从注重知识教学到注重学科素养”;“从注重浅表学习到注重深度学习”三个角度,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分享。

化学

 

安徽省教坛新星、安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滁州中学何玉刚老师为大家带来内容为“三新”背景下高考化学复习研究的精彩讲座,从研究“三新”高考、研究高考题以及我校高三化学复习策略(日常工作)三个层面加以阐述,探讨课程改革路径,强调复习迎考都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生物

 

安徽省实验说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合肥一六八中学鲁元华老师所作的《浅谈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探索与实践》专题讲座,从理论学习、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关于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三个方面,强调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必要性和落脚点,并介绍一六八中学教学案例,分享实际教学中开展单元教学的经验。

政治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宣城中学王灶水老师结合三位上课老师的课堂案例,给与会老师带来了题为《基于“三新”背景下新教材教学内容的处理策略》的专题讲座。他提出当前“三新”之变化与挑战,指明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教材和选题组题的注意点。

历史

 

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滁州市兼职教研员张凌燕老师给参会各位老师带来了一场题为《聚焦核心素养 初探学科跨界》的讲座,围绕着“何为跨”、“为何跨”、“怎么跨”三个方面展开,结合现实案例,指出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跨学科的关键点,最后以“观海得深 瞻天见大”对本次同课异构活动进行总结。

地理

 

安徽省优秀青年教师、淮南市第二中学胡静老师对同课异构进行了点评,对两位老师给予了充分肯定,接着带来了微讲座——选择性必修三《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分享了课时安排、内容整合、新授课和复习课的广度与深度的把握等诸多方面的观点和做法。

体育

 

体育与健康研讨会由滁州中学学科主任储成寅老师主持,分为评课和专家发言两个环节。教科院李拥军院长作指导发言,他就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新课改下的体育课形态进行分析,并结合滁州市体育健康课程开展情况,对下一步的教学目标提出展望。(作者:文/浦玲、各学科教研组  图/古鹏、东方传媒 编辑/古鹏 )

     

滁州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同乐西路99号

技术支持:滁州市华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